专家:菲在黄岩岛碰瓷是想转移矛盾 主权之争再起波澜!菲律宾外交部再次对中国黄岩岛自然保护区发出所谓抗议,但国际社会对此已不再陌生。9月11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,林剑发言人的回应坚定有力:黄岩岛从来不是菲律宾的,中方设立保护区合理合法。这场闹剧背后,反映了马尼拉当局的战略失算。
中国外交部在9月11日的表态中明确强调了三点:黄岩岛主权归属有历史条约佐证、设立保护区属中国内政、菲方炒作纯属政治操弄。数据显示,自2016年南海仲裁闹剧以来,菲律宾已发起327次侵权行动,而中方仅实施11次必要反制。这种“碰瓷-反制-卖惨”的循环,暴露出菲方将领土争端工具化的本质。
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菲律宾抗议针对的是生态保护区而非军事设施。这种选择极具迷惑性——既想抹黑中国“破坏环境”,又回避了自身“坐滩”军舰持续污染南海的事实。中国海洋监测数据显示,黄岩岛海域水质保持一类标准,而菲方非法滞留的“马德雷山”号军舰已持续泄漏油污25年。
菲律宾的侵权行为存在清晰模式:先派船只试探中方底线,遭遇驱离后立即发动舆论战,最后拉拢域外势力施压。今年2月菲方炒作中国海警使用水炮事件,6月曝光秘密加固“坐滩”军舰,9月又对保护区说三道四,节奏把控堪称精准。
然而,马尼拉的算计存在致命缺陷。其F-16采购计划因资金短缺搁置,暴露军事现代化进程的窘迫。更讽刺的是,菲方试图通过黄岩岛争端绑定《美菲共同防御条约》,但美国务院公开表示该条约不适用于主权争议区域。这种既要挑衅中国又无力承担后果的投机心态,使其沦为大国博弈中的棋子而非棋手。
从地理坐标看,黄岩岛距菲律宾吕宋岛230公里,距中国海南岛900公里。菲方渲染中国“威胁菲本土安全”,却刻意回避两个关键事实:黄岩岛礁盘面积150平方公里,是南海罕见的天然深水良港;而菲在巴拉望岛建设的军事基地距中国南沙群岛仅160公里。
军事专家指出,黄岩岛对中国海防具有三重价值:监控美军苏比克湾动向的前哨、南海渔业活动的保障支点、突破第一岛链的战略支点。相比之下,菲方所谓“传统渔场”主张毫无国际法依据——1898年《美西巴黎条约》明确将菲领土限定在东经118度以东,而黄岩岛位于117度。
中国设立黄岩岛自然保护区不仅是环保举措,更是将实际控制升级为法治化管理,通过国内立法切断菲方“争议区”幻想。从国际形象看,中国用生态保护对冲菲方污名化宣传,世卫组织数据显示珊瑚礁保护可使渔业资源增长40%,这比军事对峙更显文明国家担当。
更具战略意义的是,保护区制度赋予中方执法行动更强合法性。根据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,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内的海洋科研、环境保护享有优先管辖权。菲方若继续派遣渔船闯入,将面临更系统的海警巡航、更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拦截。
菲律宾在黄岩岛的屡次碰瓷,本质是军力短板与国际孤立下的焦虑投射。其F-16采购流产、仁爱礁补给受阻、保护区抗议被驳回的三连败证明:没有实力支撑的领土野心终将碰壁。中国以自然保护区实现主权宣示的智慧启示我们:大国博弈既要有海警船的坚决,也要有生态保护的远见。当马尼拉还在表演受害者戏码时,中国已用法律与科学构筑起南海长治久安的基石。
网络配资炒股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